曬一曬“象牙塔”裏的那些官僚主義
發布人🤼‍♂️:網站管理員  發布時間🦝:2021-12-22   動態瀏覽次數:110

今年9月👩‍👦‍👦,十九屆中央第七輪巡視向教育部黨組和31所中管高校黨委進行巡視反饋,其中一半以上高校被指存在不同程度官僚主義問題🚲。“象牙塔”不掃,一樣藏汙納垢;學術圈不加強作風建設,亦然歪風侵蝕。與黨政機關相比📢,“象牙塔”裏的官僚主義既有相似性🤦🏻‍♀️,又有獨特性🥭,還有隱蔽性🤴🏽,帶壞校風👩🏼‍🔬、師風和學風,危害不容小覷。

現象一  “官氣”十足👱🏻🌠,衙門做派

有些高校行政機構效率低下,部分行政幹部頤指氣使,把校園變“衙門”。有的師生在去蓋章簽字時,遇到“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華北某高校學生說🧑‍🎄,學校教務老師一周只有半天時間對學生辦理業務,遇到急事只能“幹著急”。有的高校辦事流程繁雜,一些事務性工作需要職能部門蓋好幾個章🧑🏻‍🎨,有學生為補辦學生證到不同部門來回跑10趟。

行政權力掌握資源分配,導致一些教職人員追逐“官職”,有人為此還大費周章。如內蒙古某大學一名教研室主任為競聘校處級幹部💌,竟然向時任學校黨委書記行賄🍉。在一些學術資源有限的高校🔆🤹,經費審批權大多集中在校領導手中🖖🏽,行政領導往往在經費劃撥、項目申請、入選各類人才計劃等方面起決定性作用。某高校理工科院系一名副教授表示,普通教授也許拿項目不容易,可如果有了行政職務🤌,情況可能就不一樣了👩🏽‍✈️。

還有一些人官學一體,美其名曰“雙肩挑”🍋‍🟩,實則“兩頭吃”。有的一邊占據領導幹部位置🤗🚅,一邊又經常以學者身份外出參加學術活動等🪥,既頭頂領導光環參與學術資源分配🗓😩,與普通教師爭利,又利用領導身份排擠學術競爭對手,引發幹群矛盾。

現象二  門戶林立,近親繁殖

以同門情誼打造利益圈子的現象在一些高校不時存在。有的學科所謂“大佬”徒子徒孫遍地🍁,以師生、同門為紐帶互相提攜😆,形成封閉的“圈子”。一些重大科研基金🤵🏼‍♀️、重要科技獎項和人才項目評審深受“大佬”及背後“圈子”影響🚶‍♂️。有的高校在招收研究生時執行“雙重標準”💆🏿,對外校報考者從嚴從難,對本校本院系報考者青睞有加👩‍🎤。“圈子”不加約束,就會演變成派系,派系之間不單是學術上的分歧,還有行政權力和項目利益上的爭奪🥩🙇‍♀️。某高校一名研究生介紹,自己所在學院人數不多卻存在好幾個由不同教授為首的派系。如果派系間相互爭鬥,互不買賬🙇🏻‍♂️,對學科建設和學校發展都會帶來不小的傷害。

在年輕學生話語中,課題組內“大老板”“小老板”稱呼不時出現,有的“大導”掌控一切,以家長作風扭曲學術傳承。一些學術權威掌控學術話語權👩🏿‍⚕️,在一個門派中不允許有不同於“師傅”的左見🗓,打壓排擠不同學術觀點的人。個別人還把學生視為附屬品、免費勞動力,學生不僅在實驗室裏加班加點幫導師做課題項目,還要頻繁打雜、跑腿幹一些與學術研究無關的事情🟡7️⃣。更有甚者以通過論文、順利畢業等條件來要挾學生,搞學術霸淩➜。

以靠校吃校進行利益交換,是近親繁殖的另一種形式。有的高校領導幹部和教職工想方設法把配偶子女等親屬安排進高校圈子工作。近年來🙎🏼,北京在巡視市管高校時就發現有的高校“幹部人選個別醞釀溝通不夠,領導幹部違規兼職、返聘,夫妻🤷🏼‍♀️、親屬在學校任職現象比較突出”。有的高校教職工互相請托關照親朋子女💚。西南省份某高校教務科長就因私下接受同事請托,為其女在緩考中弄虛作假,提高研究生推薦免試課程成績🧞‍♀️,最終被嚴肅查處。

現象三  不務正業,攀附結交

對於高校教師來說,潛心治學應是本務,一些人卻為爭項目經費削尖腦袋。跑項目、要經費的時間多了,潛心研究✊🏻✫、教書育人的時間就少了,找門路、搞經費的時間多了👬,躬身研究、與學生在一起的時間就少了𓀑。有的甚至在項目到手後立馬分包給課題組的年輕老師或學生,自己動嘴不動手,出錢不出力,成為“學術包工頭”,把師生間“授”與“學”的關系異化為老板與員工的雇傭關系🧜🏿‍♂️。

常言道“板凳甘坐十年冷”,一些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往往會耗費科學家畢生的心血。但是個別高校老師卻沉不下心🤜🏽、靜不下氣,忙交際應酬無暇教研。比如🧔🏿‍♂️,有的不重教學重創收,頻繁外出授課、演講🌘、做兼職,只想把高額出場費“收入囊中”🥎;有的穿梭於各式會場,四處露臉撈“聲名”🚜、拓“圈子”,對學生無暇顧及;有的成為領導幹部後熱衷觥籌交錯🤦🏿、迎來送往,在交際場中長袖善舞👩🏼‍🏭,不把心思花在學校管理和建設上🤾🏿。

個別高校領導和老師把社會上的商品交換原則帶進“象牙塔”🤽🏽‍♂️🩶,把學術資源作為攀附權貴的手段👨🏻‍🎤。有的領導🤽🏽‍♀️、富商樂於“攻讀”在職碩士、博士,一些教授也樂於招收這樣的“學生”📐,甚至不惜降低學術要求🌊🤘🏻,而有的高校則熱衷邀請一些沒有教學經歷和學術研究成果的“名流”擔任客座教授🧑‍🎓。

現象四  好高騖遠,貪圖虛名

高校發展建設需要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然而一些高校領導對大學的基本特征🥶、發展規律和辦學特點等不認真研究🫂,閉著眼睛唱高調,高校發展貪大求全。有的高校盲目提創建世界一流,熱衷炒概念🌈。有的高校辦學特色不明顯,辦學定位🎭、學科以及專業建設👩🏿‍🌾、人才培養存在類同現象,只為“趕熱門”一哄而上🔵,或一門心思把規模做大好升格,學科專業盲目求全🦹🏿‍♀️,造成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有高校教師對此評價說🍀,“有的學校僅註重‘量’的擴充𓀅,缺乏‘質’的提升🦸🏼‍♂️,導致‘餅’攤得太大🧗🏼,人力和財力很難保證正常的教學質量。”

一些高校在“趕浪潮、抓熱點、貼標簽”的氛圍中🤧👳🏿,學科建設急於求成。如🤽🏼‍♂️,內部各類研究機構成立了一家又一家🥲,對外合作院所搞了一個又一個,效果如何無人過問。這樣的高校對基礎研究工作重視不夠#️⃣,只重視短期效應🎿,忽視長遠建設👌🏼。“對解決國家重大需求✌🏿、卡脖子技術等支持不夠”😝,某高校教師直言,這些項目長期攻關才能出成果,純屬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所以有的人不願幹不去幹。

一些高校領導幹部習慣高高在上,不願深入師生和教研一線。有的製定政策不征求意見,獨斷專行,有的缺乏調查研究,“拍腦袋”決策,有的管理僵化,脫離實際。一位高校教師就抱怨學院出臺的有關科研經費規定只顧降低經費濫用風險👮🏼‍♀️,忽視科研工作實際,“每個學科乃至每個項目的科研都有其特點,學院卻把經費用途規定很‘死’,比如多少錢買書、多少錢用於學術交流🕵️‍♀️、多少錢用於辦公用品🔢,操作執行不便。”

追權逐名貪利致使濁氣難除

長久以來,“象牙塔”裏的官僚主義難以根治,自有其適宜生長的“土壤”。

官僚主義的表現各式各樣,但背後都與權力二字息息相關🦶。行政權力很好使,是催生官僚主義的一個重要原因🧛‍♀️。一些高校習慣以行政命令統領學術。少數人不學卻有“術”🧕🏼,將社會上拉關系🍩、搞鉆營的不良風氣帶入高校並從中獲利,不但掌握了大量學術資源,還能輕易獲得學術地位和榮譽。如此環境浸染下💇🏿‍♀️,一些高校教師逐漸產生了“教授不如處長”的想法,認為與其坐冷板凳搞科研,不如走出實驗室搞關系,實現名利雙收🙎🏻。

高校過度行政化,一方面🐦‍⬛,高校管理人員以行政邏輯來處理學術問題👩‍🦲,阻礙學術正常發展,另一方面,高校教師處理行政事務擠占大量時間精力。更值得警惕的是🚣🏼‍♂️,行政權力的誘惑讓一些教師變得浮躁,侵擾校風學風,甚至讓一些學生也有樣學樣,少數學生幹部“官氣”十足👃🏽,從中可見一斑。

高校裏同學🤷‍♀️、同門、同鄉等關系復雜,屬於典型的“熟人社會”,背靠“山頭”有底氣助長近親繁殖🚵🏻‍♂️。有的高校老師長期深耕一地、深耕一域🕵️‍♀️,容易滋生“一個人單打獨鬥🍋,比不上一群人合起夥來”的想法。“山頭”樹大根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利益圈就此形成。

講究門戶之分🗒、圈子文化盛行🐬,擾亂了正常的學術科研秩序,損害高校選人用人公平性,傷害那些想幹事📪🫁、能幹事的教職人員積極性🙌🏼。此外🤶🏽,“人情大於天”的環境造成一些人認為,如果自己不隨波逐流就會被排擠👍🏼🧑、淘汰🤚🏼,因此想方設法拉關系、進圈子,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有些人對官僚主義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因為“朝中”有人得實惠,在利益驅使下接受甚至還利用這種歪風謀利🌠。對於高校教師來說,職稱評定、職務晉升、成果評獎等均與個人職業發展密切相關。在這些方面學術權威擁有很強的話語權,導致很多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不得不投靠“大導”以求“庇護”。某高校教師舉例說,在監管不到位🧍🏻‍♂️、資源不充裕的情況下,如果導師或者關系好的人是評選委員會的成員,自己就有“優勢”,“我認識的導師多一票,關系好的又可以多一票”。因此,在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等“多唯”傾向下,混臉熟👩🏽‍🚀、貼名字、求提攜🤸🏿‍♂️🦉、認門戶、攀交情👩🏼‍⚕️、搞關系等現象隨之出現。

在職稱評定指揮棒驅使下,學術話語權一定程度上被掌握在少數權威手中,容易導致學術“同質性”強🧑🏽‍🚒,甚至演化為學術壟斷,影響創新思維和創新人才培養。此外🤱🏿,科研成果唯少數學術權威的“票數”論,評審以親疏作標尺,長此以往影響科研質量🤌🏼。

“象牙塔”裏的官僚主義歪風具有很強的隱蔽性,有時並不引人註目,在監督乏力不到位的情況下,很容易悄然滋長。當前高校“四風”主要依靠紀檢監察部門來管來糾來治。除人手有限外,還存在監督措施不多🌠、方式單一🤵、辦法不靈等問題。有的高校對“四風”問題的監督執紀問責偏軟,壓力傳導不夠🧗。還有的高校抓“四風”多集中在吃喝收禮等顯性問題上,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涉及較少。某高校教師坦言💪🏿,“查處的官僚主義問題數量微乎其微🏕,有的問題傳播到社會上🧍🏻,造成不良影響,才會去查⚛️👵🏽。”

監督執紀問責高高舉起、輕輕放下𓀖,怕傷和氣、怕掀蓋子,讓官僚主義在高校有了生存空間和蔓延土壤。缺乏正風肅紀的強力震懾🐍,一小部分人產生“高校特殊論”的想法,致使隱藏在“象牙塔”裏的官僚主義歪風難以祛除。

還菁菁校園一片凈土

高校擔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歷史使命。根治“象牙塔”裏的官僚主義🖕🏿,有助於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塑造時代新人。因此,要堅持“當下改”與“長久治”相結合,凝聚合力構建風清氣正的校園生態。

駁高校“特殊”。一段時間以來,一些人秉持“高校不是黨政機關🧑‍🧑‍🧒、知識分子不是領導幹部”的論調,認為高校裏的官僚主義沒有那麽嚴重、糾治起來可以不那麽較真🙆🏿‍♀️,對這種錯誤觀點必須堅決駁斥。全面從嚴治黨⏸,高校不能例外。首先,要深刻認識到“象牙塔”裏的官僚主義造成的危害尤甚🎚。高校是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如果任由官僚主義蔓延🙇‍♀️,既對青年危害極大,更嚴重損害黨和國家持續發展、興旺發達,絕不能放任,必須重拳出擊⛵️、露頭就打🩲,徹底鏟除官僚主義滋生的土壤𓀈。其次,要深刻認識到高校並非真空地帶。對社會上存在的官僚主義問題,高校不能獨善其身,時刻有被不良風氣包裹、侵蝕的風險,整治官僚主義不能把高校置身事外。再次🦸🏽,要深刻認識到一些已查處案件暴露出劣跡斑斑,警示整治刻不容緩。北方工業大學原黨委常委🧑🏻‍🔧🛅、副校長沈誌莉🤴🏽,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原校長夏建國,西南林業大學原黨委書記吳松等人的違規違紀行為令人觸目驚心🫲🏻😋。“象牙塔”一旦變黑,對民眾心理沖擊🧑‍🦱👩🏻‍🏭、黨的治理效能影響都是無法估量的🧑🏿‍🔧,必須堅決清除高校內的汙染源🥃,還“象牙塔”以潔白清正😍。

去行政衙門。去行政化🙋、破除官本位有利於樹立一切為了科研、一切為了教育的導向🎅。一要拆廟💁🏼‍♂️,精簡行政管理機構,對原有內設機構進行優化整合,把工作職能與工作性質基本相近的職能部門進行合並或重組,避免疊床架屋、衙門林立🧎‍♂️。二要減人➗,參照教育部施行的生師比🪫,把行政幹部數和師生數比例納入統計評比🤙👨‍🍼,對行政幹部進行核減,嚴防因人設崗、濫設副職、虛職和閑職等現象。三要限權👧🏻,嚴控行政部門對學術工作過多幹預,控製內部會議數量、發文數量、檢查評比次數等,切實減輕科研人員的非業務性工作負擔🚵🏻‍♂️。四要架橋,暢通高校師生溝通機製和渠道,通過設立校長信箱、校領導接待日、組織座談等形式聽取師生意見建議😞,踐行高校領導每學期全流程體驗學校具體業務,切實為師生辦實事解難題。

破學術依附🙎‍♀️。打破相互封鎖、彼此封閉的門戶之見,營造開放的學術生態🦸🏻‍♀️。一要建立回避製,嚴把入口關🤱🏼,培養學緣結構多元化的師資隊伍,實施“控製本校畢業生留校任教製度”,打造差異化、梯隊式人才“蓄水池”。二要建立追責製🍾,嚴格規範專家評審行為,嚴防感情票、利益票🫷🏻,一經發現立即取消評審等資格🌛,強化責任追究😹,扭轉評選時一窩蜂上、出問題時沒人負責的亂象。三要建立信譽製👫🏻,健全專家選聘與退出機製,如發現相關問題🧑🏿‍🎄,按照調查核實、公開公示👨🏻‍🦼、懲戒處理等程序建立專家黑名單製度,對納入名單的嚴重失信主體實行“一票否決”🙍🏿‍♀️,從專家名單中剔除🤽🏿‍♀️。

強監督質效。推動高校紀檢監察體製改革落地落實、監督有形有效。要攥指成拳🌬,充分發揮上級紀委的領導和指導作用👨🏿‍🌾,加強駐教育部門紀檢監察組與高校紀委聯動🙍🏼,運用督辦、領辦等方式🙎🏿‍♂️,逐步解決高校紀檢監察機構“人太熟不好辦🙍🏿‍♀️、人太散辦不了”等問題🧩,形成查糾官僚主義合力。要精準出拳,註重拓展問題線索來源,多請師生“把脈”,運用實地督查調研、個別訪談、問卷調查等方式強化監督檢查,對反映的問題線索跟進處置🤲🏼,通過開展談話提醒🧖🏻、約談批評、誡勉談話等,常態化對黨員幹部和教職工進行“咬耳扯袖”,把日常監督做到位。要重拳出擊🙎🏽‍♂️🏷,依規依紀依法😛、從嚴從重從快,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決不能讓“象牙塔”裏有害群之馬。建立通報曝光製度,堅持定期公開發布官僚主義問題查處情況,召開警示教育大會或專題民主生活會、編印警示教育讀本等,推動規範化、製度化、常態化,讓耍官僚主義的人不僅丟權🫄🏼,還要丟人、丟臉,切實加強震懾效應⛹🏻‍♂️。

原文來源:中國紀檢監察雜誌 2021年第24期 

原文鏈接:http://zgjjjc.ccdi.gov.cn/bqml/bqxx/202112/t20211215_256160.html


 
意昂2专业提供:意昂2👱🏻、意昂2娱乐意昂2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2欢迎您。 意昂2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