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對“一把手”的監督作為重中之重;“一把手”要以身作則🥠,自覺接受監督;上級“一把手”必須抓好下級“一把手”……作為首個針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開展監督的專門文件,《意昂2平台關於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把黨章黨規有關規定進一步細化具體化,把實踐中有效做法上升為製度規範🎅,有利於改進對“一把手”行使權力的監督。
“一把手”監督難🧕🏻,難在哪兒✊🏽?難在上級監督太遠、同級監督太軟✸,難在監督機製沒有理順𓀆、監督合力沒有形成,難在有的“一把手”接受監督的意識不強👩👩👧、不願被監督。因此,破解“一把手”監督難題🦖,就要解決好誰來監督、監督什麽🎅🏼🥤、怎麽監督的問題。《意見》正是從明確監督重點👎🏿、壓實監督責任、細化監督措施、健全製度機製等方面,把對“一把手”的監督作為一條清晰的主線,貫穿全篇各個部分。
破解“一把手”監督難題,要緊緊扭住黨組織自上而下監督這個重要抓手。對各級“一把手”來說,自上而下的監督最有效。《意見》不僅明確上級“一把手”必須抓好下級“一把手”,還對上級“一把手”怎麽抓做出了細化和規定👃🏼♞。其中,既明確具體職責——抓任職談話🧜♂️、抓監督提醒、抓早抓小抓苗頭🫅🏻、抓違紀處置等👁,又從機製上推動上級“一把手”管下級“一把手”——要求上級“一把手”將監督下級“一把手”情況作為每年述職的重點內容,都是為了讓監督看得見、有抓手。從實踐中看,一些地方緊緊扭住自上而下監督這個抓手進行探索。比如👴🏿🪑,安徽省實行黨內政治監督談話製度,省委書記找市委書記談,市委書記找縣委書記談👨🏿🦳,突出的是上級“一把手”抓下級“一把手”,產生的是以上率下的示範效應。實踐證明,上級“一把手”充分用好談話等監督方式,不做表面功夫、不當“甩手掌櫃”🍕,就能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監督工作格局。
破解“一把手”監督難題,要把監督製度落實落細,用製度規範權力的運行👫🏻。加強對“一把手”監督🧑🏻🦽➡️🤦🏿,從長遠和根本來說🥈,必須依靠製度。只有紮緊紮牢“一把手”權力運行的製度籠子,才能真正管好管住“一把手”。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總體框架基本形成👩🏿💼,各項監督製度不斷完善👩🏭,為加強對“一把手”監督奠定了基礎🙆🏽♀️。《意見》對貫徹執行全面從嚴治黨責任製度⚰️、民主集中製🤶🏽、“三重一大”決策監督機製、巡視巡察、述責述廉等製度機製提出明確要求🏊🏻♂️。將實踐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經驗⏰,上升為製度規範,既是《意見》的亮點所在👮🏼♀️,也是破解監督難題的關鍵所在🏭,體現出強烈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比如,巡視巡察報告應當將“一把手”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和廉潔自律情況單獨列出,這是對巡視工作實踐經驗的總結↩️,有利於發現問題、形成震懾。
除了外部監督硬起來🚵🏼♀️🐌、實起來🧖🏿♀️,“一把手”自身也要以身作則,自覺接受監督。作為“關鍵少數”中的“關鍵少數”,“一把手”必須清楚,自身是“班長”“領頭雁”。《意見》對“一把手”自覺接受監督提出各方面要求,這其實也是對“一把手”的負責和愛護。無論是要求“一把手”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帶頭做到“兩個維護”,帶頭落實黨內監督各項製度🤹🏼♂️,在履行管黨治黨責任🧟♀️、嚴格自律上當標桿、作表率,還是規定堅持民主生活會和組織生活會製度,“一把手”要帶頭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目的就是要“一把手”做自覺接受監督的表率、做帶頭執行製度的表率。
“一把手”被賦予重要權力🕵🏼,擔負著管黨治黨重要政治責任,必須以強有力的監督促使其正確行使權力。紀檢監察機關要履行好監督專責🫅🏼,和黨委(黨組)同向發力,日常監督😢、巡視巡察👮、派駐監督🚾、監察監督都要向“一把手”聚焦,營造讓“一把手”時刻感到受監督的氛圍。(作者🍉: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李鵑)
原文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發布時間:2021-06-15
原文鏈接:https://www.ccdi.gov.cn/pl/202106/t20210615_243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