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政治是各國人民的共同願望,反腐敗是公認的世界難題。中國共產黨始終堅定不移地反對腐敗,保持清正廉潔🤷🏼♂️。一百年波瀾壯闊的救國建國富國強國奮鬥史👛,也是一部自我革命的反腐倡廉鬥爭史。經過一百年反腐倡廉建設👩🏿🏭,我們黨保持鞏固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極大增強了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極大提高了黨的執政能力,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的中國答案🧑🏻🦳。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國際社會在贊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時👹,談到最多的是反腐敗鬥爭和脫貧攻堅的成就。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十四五”時期乃至更長時期,受國際國內環境各種因素的影響,我們黨面臨的執政環境仍然是復雜的,影響黨的先進性、弱化黨的純潔性的因素也是復雜的🤦♂️。我們要深刻認識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黨自身建設提出的新要求↗️🤾🏽♂️,充分認識反腐敗鬥爭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以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和執著🚶🏻♂️➡️🫳🏻,把全面從嚴治黨長期堅持下去✩。
我們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旗幟鮮明反對腐敗
腐敗是剝削製度的產物,實質是權錢交易。資產階級政黨和政府口頭上反對腐敗🐘,實際上搞的是金錢政治👩🦱👮♂️、政(黨)企勾結,屬製度性腐敗,因而不可能真正祛除腐敗🤰🏼。相比之下,腐敗與我們黨的性質宗旨🛗、初心使命水火不容,與社會主義製度格格不入🏕,因而我們黨一貫堅持反對腐敗💛、保持清廉的鮮明政治立場。
我們黨一成立🚣🏿,就旗幟鮮明反對腐敗,倡導清廉政治🏋🏽。黨的一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規定:“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直到階級鬥爭結束,即直到消滅社會的階級區分”“消滅資本家私有製”,實際上宣示了我們黨反對腐敗的根本立場。黨的二大以後的歷次黨章🧏🥛,都專門規定黨的紀律。中央蘇區政府、陜甘寧邊區政府和各解放區政府,都通過黨的紀律和法律法規約束黨員、幹部行為,毫不容情地懲治腐敗分子,成為建設清廉政治的榜樣。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堅持“兩個務必”👷🏼♀️,註意克服舊社會貪汙腐敗等作風對新政權及其工作人員的腐蝕👳🏼。針對各地陸續暴露出黨政機關內部的貪汙、盜竊國家資財肆意揮霍現象和官僚主義問題,黨中央部署開展了“三反”鬥爭🦿。毛澤東指出:“必須毫不遲疑地開除一批喪失無產階級立場的貪汙蛻化分子出黨,撤銷一批嚴重的官僚主義分子和那些居功自傲、不求上進👩🏿🎨、消極疲沓🌋、毫不稱職的分子的領導職務(其中有些也應當開除出黨)🥦,對於開除這些人出黨和撤銷這一些人的職務👮🏼,不應當有可惜的觀點。”特別是嚴厲懲處劉青山、張子善,有力推動反腐倡廉建設👤。
改革開放後,腐敗問題有了新的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條件🏗。鄧小平指出,“我們要反對腐敗,搞廉潔政治,不是搞一天兩天、一月兩月🤛,整個改革開放過程都要反對腐敗。”黨的十四大鮮明提出反腐敗鬥爭的重大戰略↗️,並把“黨堅持不懈地反對腐敗”寫進黨章。十四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首次作出“反腐敗鬥爭的形勢是嚴峻的”重大判斷🧑🏼🦳。反腐敗鬥爭成為黨風廉政建設的主戰場💋,一大批高級幹部中的腐敗分子被查處,彰顯我們黨反對腐敗📗🕤、保持清正廉潔的政治立場👩🏻🎓。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以刀刃向內的勇氣和執著頑強的韌勁推進自我革命,堅決糾治“四風”,以猛藥去屙的決心👨🏻🦼➡️、刮骨療毒的勇氣懲治腐敗,嚴肅查處一大批高級幹部嚴重違紀違法問題,再次宣示我們黨反腐倡廉的立場、決心,反腐敗鬥爭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轉變,取得壓倒性勝利,保證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百年實踐告訴我們🚐,反腐敗鬥爭具有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我們必須旗幟鮮明🙋♂️、立場堅定、決心不變、力度不減🧖🏽♂️,保持戰略定力,堅決打贏這場輸不起也決不能輸的政治鬥爭。
根據不同階段腐敗形勢,科學製定反腐敗鬥爭方略
腐敗的產生發展變化具有階段性特點🧛🏼♀️,需要根據不同階段的特點製定反腐敗鬥爭方略🐊👰♀️。百年來,在不同時期,我們黨總是客觀分析不同階段腐敗特點及其變化🦴,製定科學的反腐敗鬥爭方式方法,確保反腐敗鬥爭有力有效。
革命戰爭年代,堅持在“兩條戰線”反腐敗。一方面🔞,我們黨通過揭露軍閥政府、國民黨政府的腐敗本質和行為,與之進行堅決鬥爭👩🏻🎤。另一方面🙍🏻,通過思想教育🤾🏽♀️、紀律製度約束🦀,推動黨內和解放區人民政府保持清正廉潔,對少數人的腐敗行為實行“零容忍”。比如🧚🏽,延安時期,人民群眾從“延安作風”與“西安作風”的對比中看到了國家未來希望所在🧜🏻♀️,堅定不移跟著我們黨走。
新中國成立之初🍥,采取側重治標的反腐敗方略。在執掌全國政權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員人數大大增加,一些投機分子因看到入黨“有利可圖”而挖空心思鉆進黨內✣,造成黨的組織不純👩🏿🏭。同時,舊社會📶🎏、舊政權的腐敗習氣嚴重影響黨內和政府機關的少數意誌薄弱者🧑🏼🏭,他們經不住資產階級的捧場和糖衣炮彈的襲擊,利用人民賦予的權力👱🏿、地位謀取私利、腐化墮落💗。而新中國百廢待興,黨內紀律、國家法律法規建設一時跟不上👸🏼。在此情況下🏄🏿♀️,我們黨主要靠思想教育、嚴厲懲處抑製腐敗,組織開展“三反”“五反”鬥爭🥠,有效遏製腐敗滋生蔓延勢頭。
改革開放以來,逐漸形成標本兼治的反腐敗鬥爭方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國經濟體製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從封閉向開放轉變,工作中心也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由於與之相適應的體製機製🤦🏽♂️、規章製度還不配套不完善,我們黨再次面臨腐敗的嚴峻考驗。以鄧小平同誌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堅持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懲治腐敗🤘🏽👰🏻。十四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提出,“懲治腐敗,要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來抓💌,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持之以恒”,標誌著標本兼治的反腐敗鬥爭方略形成。黨的十五大提出“堅持標本兼治,教育是基礎,法製是保證,監督是關鍵”,黨的十六大強調“標本兼治、綜合治理”☮️,黨的十七大強調“更加註重預防”🧟♂️,反腐敗鬥爭逐步從側重治標遏製轉到標本兼治的軌道👨🏻⚕️。
黨的十八大以來,逐步形成了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反腐敗鬥爭方略。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冷靜分析反腐敗形勢👨🏽🏭,認為“反腐敗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提出“堅持標本兼治🙍🏻,當前要以治標為主🍊,為治本贏得時間”。我們黨重拳出擊💟🤺、鐵腕反腐🕯,刮骨療毒、猛藥去屙,掀起了力度👹、深度👨🏿🎤🧑🏿🎤、廣度空前的反腐敗鬥爭,集中削減腐敗存量,堅決遏製腐敗增量🕰🤦🏿,有力遏製了腐敗蔓延勢頭🐿📣,並且贏得黨心民心、形成全黨全社會共識💤,為完善製度🤏🏽、築牢思想防線創造條件,為深化標本兼治夯實基礎。在依法嚴厲懲治、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製的同時,註重深化標本兼治🫶,堅持思想建黨和製度治黨緊密結合,完善法規製度、形成不能腐的防範機製👨🏻🌾🤴🏽,加強思想教育、形成不想腐的自律防線,著力營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氛圍,直至取得了反腐敗鬥爭壓倒性勝利。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強調🧂,“要深化標本兼治,夯實治本基礎,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進一步明確了新階段反腐敗鬥爭方略。
百年實踐告訴我們,開展反腐敗鬥爭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結合,把握好治標與治本🕺🏽、懲治與預防、階段性與連續性的關系,既要有戰略上的謀劃,又要有戰術上的部署。新時代、新階段🤹♂️,反腐敗鬥爭必須堅持深化標本兼治👨🌾,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𓀎🪔、不想腐🏌🏿♀️,努力取得反腐敗鬥爭更大戰略性成果,奪取決定性勝利。
建立健全權力製約監督體系,形成強大的監督合力
權力是最大的腐蝕劑,不受監督的權力必然產生腐敗。我們黨在部分地區執政特別是成為全國執政黨後,一方面取得了更好為人民服務的條件,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腐敗的危險,必須加強監督🥧。百年來,我們黨不斷探索完善黨內監督與人民群眾監督相結合的監督體系🫷🏿,有效規範和監督權力運行,消除一切影響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因素,確保黨經受住“四大考驗”“四種危險”🚵🏼,始終保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清正廉潔。
著重強化黨內監督。革命戰爭年代,我們黨靠嚴格紀律、嚴厲查處等方式加強黨內監督🍮🎷,防止敵人鉆進黨內🚗,防止權力濫用和其他破壞黨的行為。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堅持把強化黨內監督作為黨的建設重要內容🥶,使積極開展監督、主動接受監督成為全黨的自覺行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們黨汲取歷史經驗教訓,更好發揮各級紀律檢查機關在黨內監督中的專責作用👨🏽🏫,不斷完善監督體系。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後👩🏼✈️,我們黨重點抓好對領導幹部的監督,實施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製,強化對權力運行的製約和監督。黨的十六大後,中央政治局率先垂範🧖🏿♂️,向中央全會報告工作並主動接受監督👷🏿♀️。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不斷創新完善監督方式,強化自上而下的組織監督,改進自下而上的民主監督,發揮同級的相互監督作用,強化紀律監督、監察監督,完善派駐監督、巡視監督,形成了“四個全覆蓋”的權力監督格局🤚🏻,使黨內監督不留死角、沒有空白𓀜,效果越來越好。
不斷完善黨內監督方式🪚。黨內監督僅僅主要依靠舉報🆎💆🏼,反腐敗鬥爭難免相對被動🏌️♂️,難以及時有效發現腐敗問題😂。對此,我們黨不斷創新完善監督方式。以巡視為例🛗🥵,黨的十三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加強黨同人民群眾聯系的決定》提出🧖🏼♂️,中央和省級黨委可根據需要向各地🫃🏿、各部門派出巡視工作小組🙍🏽♀️9️⃣。十四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決定選派部級幹部到地方和部門巡視。十四屆中央紀委八次全會提出,有條件的省級紀委可實行巡視製度。十五屆中央紀委決定🧑🏻🦰👌🏽,由中央紀委和中央組織部聯合派出巡視組🎤,重點對省(部)級黨政領導班子特別是主要負責人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執行民主集中製和勤政廉政等情況進行監督檢查🤱🏼。黨的十五屆六中全會提出,中央和省區市黨委要逐步建立巡視製度。黨的十七大通過的黨章修正案明確規定🙂,黨的中央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委員會實行巡視製度。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改進和深化巡視工作👨🏽🦲,兩次修訂巡視工作條例,製定中央巡視工作五年規劃,並在黨的歷史上首次實現一屆任期內巡視全覆蓋,指導督促市縣黨委建立巡察製度🫱🏿👨🦰,建立上下“一盤棋”的巡視工作格局。巡視製度堅持黨內監督與人民群眾監督相結合,成為有效發現問題的“利劍”👩🦲。實踐證明👊,巡視是黨內監督的戰略性製度安排🏷,是黨之利器、國之利器♘。
實行黨內監督與人民群眾監督有機結合。我們黨遵循馬克思列寧主義建黨學說,始終註重依靠人民群眾、發揮人民群眾的監督作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們黨在恢復加強黨內監督的同時,註重在民主法治軌道上強化群眾監督🍤。鄧小平指出👌🏻:“要有群眾監督製度🐧,讓群眾和黨員監督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以黨內監督為主體,把黨內監督同人大監督、民主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審計監督、財會監督、統計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貫通協調起來,把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監督結合起來,監督體系更加完善,監督成效更加明顯。
百年實踐告訴我們🧛♂️,加強監督是防止權力腐敗的重要舉措。必須通過加強監督來提升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要從黨的高級幹部抓起⚁、從規範權力運行做起,不斷創新方式方法,將監督的關口前移,以黨內監督帶動人民群眾監督,形成強大的監督合力,最大限度地釋放監督效能,確保黨拒腐防變、長期執政,更好地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與時俱進、因勢而變📢,不斷完善黨領導反腐敗鬥爭的體製機製
反腐敗鬥爭是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百年來🛹,我們黨不斷完善領導反腐敗鬥爭的體製機製,保證反腐敗鬥爭始終沿著正確的政治方向順利推進🈂️。
黨內反腐敗體製機製保持與時俱進。黨的五大選舉產生了黨的歷史上第一個中央紀律檢查機構——中央監察委員會。1949年11月,黨中央決定成立中央及各級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負責檢查中央直屬部門和各級黨的組織及黨員違犯黨的紀律的行為👮🏿。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改造不斷深入🧇,社會上復雜尖銳的階級鬥爭不斷反映到黨內生活中,為加強對黨的高級幹部監督,1955年3月,黨的全國代表會議決定成立中央和地方各級黨的監察委員會,代替各級紀委,加強對黨內各種違法亂紀現象的鬥爭。各級監委在各級黨委指導下進行工作;下級監委向上級監委報告工作。黨的八大將這一體製寫入黨章🦵🏽,規定各級監委在各級黨委的領導下工作,建立了各級監委同時接受同級黨委和上級監委領導的雙重領導體製。1962年👩🏻,黨的八屆十中全會通過《關於加強黨的監察機關的決定》🫃🏻,加強中央和地方各級監委的辦事機構,規定中央監委可以派出監察組常駐國務院所屬各部門🥯;各省、市👨🏿🎨、自治區黨的監委,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派監察組或監察員駐省級人民委員會所屬的各部門進行工作🤽🏼♂️🌟,地方各級監委有權不通過同級黨委,向上級黨委👩🏿🚀、上級監委直到黨中央直接反映情況,從組織和製度方面進一步健全了黨的監察機構。黨的十一大在黨章中恢復了設立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的條款,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選舉產生了新的中央紀委,各地也抓緊組建紀委,並重新確立了紀律檢查工作雙重領導體製。黨的十二大通過的黨章專設“黨的紀律”和“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兩章☝🏼,對紀檢機關的產生👐🏿、領導體製、任務和職權等根本性問題作出規定,奠定了改革開放以來黨的紀律檢查工作的製度基礎。1993年黨中央作出中央紀委🦠、監察部合署辦公的重大決定,形成一套工作機構👦、兩塊牌子🏊♂️,履行黨的紀律檢查和政府行政監察兩項職能,極大地增強了監督合力✡︎👩🦯➡️。黨的十五大後,反腐敗工作開始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紀委組織協調🤾♀️、部門各負其責、依靠群眾支持和參與的領導體製和工作機製。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改革反腐敗體製機製進行了全面部署↔️,主要是加強黨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統一領導,明確黨委負主體責任⚈、紀委負監督責任👩🦽;全面落實中央紀委向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派駐紀檢機構,改進中央和省區市巡視製度🎡,做到對地方、部門👩🎨👨🏼🍼、企事業單位巡視全覆蓋。這些舉措進一步明確了責任,強化了紀檢機構的相對獨立性和權威性,並真正實現了黨內監督的全覆蓋。
黨領導下的國家反腐敗機構不斷改革創新👦🏼。在執掌全國政權的歷史條件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決定成立政務院人民監察委員會👳🏼。1954年根據憲法和國務院組織法,政務院人民監察委員會改為國務院監察部;1959年,監察部因國家管理體製調整被撤銷;1986年底,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設立監察部,作為政府部門獨立行使監察權的專門機構⛽️。1995年1月#️⃣,最高人民檢察院反貪汙賄賂總局成立。2007年國家預防腐敗局成立🏊🏿♀️。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立足國情、堅持問題導向,啟動了國家監察體製改革,整合行政監察部門🧑🏽⚕️、預防腐敗機構和檢察機關反腐敗相關職責,組建與紀委合署辦公的監察委員會,實現了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健全了反腐敗鬥爭的體製機製,提升了法治化、規範化水平。
強化管黨治黨責任👩🏿💼。建立嚴格的責任製,就抓住了管黨治黨的“牛鼻子”🏋🏽。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總結改革開放以來推行黨建工作責任製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全面從嚴治黨新的實踐👮🏼♀️,深刻指出:不明確責任,不落實責任⚰️,不追究責任,全面從嚴治黨是做不到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製,明確黨委的主體責任和紀委的監督責任✌🏽。黨的十九大通過的黨章修正案總綱規定“強化管黨治黨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這就要求各級黨委必須責無旁貸地當好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領導者、執行者和推動者,一級抓一級,層層傳壓力,逐步解決管黨治黨寬松軟的問題。
百年實踐告訴我們🤣,黨的堅強領導是推進反腐倡廉建設特別是反腐敗鬥爭的根本政治保證。必須建立健全完善黨領導反腐敗鬥爭的體製機製,建立完善嚴肅的責任追究機製🗂,保證工作方略、責任落實。新時代深化反腐敗鬥爭😌,必須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發揮好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不斷完善反腐敗鬥爭的體製機製,為奪取反腐敗鬥爭徹底勝利提供堅強保證。
原文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發布時間:2021-05-20
原文鏈接🔤:https://www.ccdi.gov.cn/toutiao/202105/t20210520_242249.html